移动支付时代安全风险不小 怎样才能放心支付?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2-24
原标题:“无钱包”时代,怎样才能放心支付 移动支付已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但其中潜藏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小觑,社交账号盗用、短信木马链接、骗取验证码成为最常见的诈骗手段。

  原标题:“无钱包”时代,怎样才能放心支付

  移动支付已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但其中潜藏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小觑,社交账号盗用、短信木马链接、骗取验证码成为最常见的诈骗手段。

  提升移动支付安全性,从制度层面来看,围绕移动支付发布了多项制度,但还是属于部门规章、文件的范畴,没有融入到法律体系中去。

  电子商务法草案有一章节专讲电子支付,其目的就是把电子支付、移动支付方面已经通过相关管理机构初步确立的一些规则上升到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下来。

  近日,中国银联《2016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根据调查结论,银联支付安全专家建议,消费者应进一步提升安全支付意识,特别是在岁末年初消费高峰到来之际,更要注意加强支付风险防范。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移动支付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移动支付前景如何?又面临哪些风险?对此,《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便捷性与安全风险并存

  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移动支付的未来看上去一片光明。

  “通过今年的调查,我们看到一些新的趋势。”中国银联支付安全专家王宇这样总结道,“一是金融支付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支付产品及场景更加丰富,支付更加简单、安全、方便;二是用户因此对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快速提高,移动支付已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三是服务体验不断优化,持卡人支付安全更有保障,自担风险获显著改善。”

  《2016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九成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超过四成的受访者选择“大额支付用卡,小额支付选手机”,这已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日常支付习惯。

  “由于移动支付十分便捷,因此未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爱君教授说。

  与此同时,移动支付潜藏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小觑。

  调查报告显示,社交账号盗用、短信木马链接、骗取验证码成为最常见的诈骗手段。欺诈手段针对性进一步增强,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实施差异化的诈骗:85后受访者遭遇盗用社交账号欺诈超九成;40岁至50岁的消费者遭遇木马链接短信风险逾八成;30岁至40岁的消费者约六成有被骗取动态验证码和遭遇钓鱼网页等欺诈风险。

  “要肯定移动支付的成绩。原来银行动不动就排长队,现在情况有所好转,这就是移动支付带来的改变或者说是功劳。现在不管是支付小额还是大额,通过支付宝、微信、网银App都很方便,所以发展速度非常快。移动支付应用十分广泛,如转账、付款、网购、发红包等。移动支付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问题、欺诈问题、个人信息被窃取问题等。”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说。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